您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动态>详细内容

【技工之窗】670分上职校,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来源:即墨区高级技工学校 发布时间:2017-11-05 浏览次数: 【字体:

“有人觉得670分的成绩去上职业学校,太可惜了,但是现在看来,我当初的选择没错,它开启了我不一样的人生。”马德良笑笑说。

 

 

马德良(右二)在工地与工作人员讨论工程。 

 

1981年,马德良出生在化隆回族自治县石大仓乡的农户之家,家中兄弟姐妹3人,马德良是家中的老幺,也是家里唯一一个受过教育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在中考时考了670分的好成绩,继续上高中考大学还是念职校早点就业替家里分担生活的压力成了两难选择。

 

“以我当时的成绩可以上县里高中的火箭班,但是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我毅然决定去念职校,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建筑,所以选择了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当时我的班主任听了后感到非常可惜,他极力劝我去上高中,我没听劝,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马德良回忆说。

 

18岁那年, 马德良进入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对于职校期间的学习,他总结说:“是我喜欢的学习方式。”刚入校一个月,学校就组织学生去当时正在建的青海省博物馆参观,“那是第一次走进一幢在建建筑物的内部,对每一根水泥柱、每一根钢筋都充满了好奇,因为刚入学一个月,专业知识都还没开始学,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框架柱,哪个是楼梯底板筋,第一次知道了楼梯下面还需要有一层楼梯底板筋做支撑,真是大开眼界。”那一次的参观,虽距今已经快20年了,但让马德良至今想起来还是激动不已。

 

“也正是有了像这样的实地参观,让我们看到了实物,知道它长什么样,用在哪里,所以日后再在理论课上学就很容易接受,学起来也很快。”马德良说。

 

实践,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学校规定,每个暑假学生都要进行暑期实践,而这些实践课会作为毕业时的考核内容之一。

 

“我们学建筑的,实践其实就是去工地干活。”2000年夏天,是马德良的第一个暑假,他和同学相约去了门源回族自治县的一个工地实践,那一次实践,他不仅学到了东西还拿到了丰厚的报酬。

 

“刚到工地老板让我们筛沙子,每天10方,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工作量还是挺大的。因为喜欢建筑,所以只要能让我接触工地的活儿,多苦多累我都能坚持。就这样筛了一个星期的沙子,老板看我表现好,让我去干相对轻松点的工种——绑扎钢筋。也是通过这次实践让我知道了建筑物中的钢筋还需要再用铁丝进行捆扎以增加稳定性。在工地干了40天,不仅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把我的学费也挣出来了。” 站在工地上的马德良摸了摸钢筋上的铁丝,仿佛那一次的实践经历还历历在目。

 

2003年,马德良进入青海平兴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仅7年时间,他就从一名资料员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在学校期间学到的扎实理论知识和实习经验,让他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迅速成长。

 

工作不久的马德良发现传统的建筑放样方法因为地形、人工等因素导致误差较大,而且工作效率也比较低。“我上学的时候在书上看到过关于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介绍,在实践的时候也见过有工地在用,准确度高、效率高,所以我建议公司买一台。”

 

机器买回来了,但是没人会使用,马德良揽下了这个“瓷器活”。“我只见过但没操作过,仪器上还都是英文,既然是我建议公司买的,那我就得负责把它用起来。查资料、每天拿着仪器琢磨、捣鼓,用了一周的时间,我就把它拿下了。”从此,马德良成了公司“放样第一人”,所有的工程建筑放样都要由他出马。

 

工作14年,他所参与管理的工程先后荣获了省级优质工农工程“江河源”杯奖、省级标准化示范工地,他个人也获得了2016年全国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是母校成就了今天的我,像我这样的毕业生在我们省建筑领域有很多,都是来自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就我们企业来说80%的技术骨干都毕业于青海建校,我的母校在社会上俗称建筑领域的‘黄埔军校’。”说起自己的母校,马德良充满骄傲。

 

“职校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安身立命的本领,这条路选对了,不仅改变了我家境贫寒的现实状况,也让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马德良说。

来源:青海日报